产学研驱动“新引擎” 人才强区注入“新动能”|观澜财经

日月忞 2021-12-07 17:58 分类: 观澜财经 收藏

◈ 本文约3600字
◈ 阅读约需9分钟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产学研融合是人才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化生态滨海新城的深度开发,翔安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为了给厦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独有的“硬核支撑”,翔安通过政校企联动,大力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更多毕业生留翔发展,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将产学研项目落地翔安,倾力打造“人才强链·群英领翔”产学研人才发展生态圈,奋力建设创新翔安、繁荣翔安、生态翔安、活力翔安、幸福翔安,加快绘就新时代厦门东部最美“扇面”。   


今年,翔安区发布“人才强链 群英领翔”产学研人才发展生态圈品牌,以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以产业群催生人才群,以人才驱动推动城市发展,通过“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构筑高校人才孵化圈;通过“产业提升+平台共建”,构筑重点产业集聚圈;通过“创新发展+服务保障”,构筑新城发展融合圈,以三圈融合构成翔安产学研人才发展生态圈,进一步推动校政企合作以及产学研人才创新发展。


翔安区启动“十”不我待,“职翔”你来——翔安区招才引智“十大行动”计划,贯彻落实与厦门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精神,通过校地共建共享、招才引智、产学研合作、毕业生留翔等多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


此外,翔安区与嘉庚创新实验室、厦大科技园、中技所海丝中心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与交流、柔性引才指导与交流合作、毕业生、人才招聘与交流合作等多层次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坚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协同创新、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双方在人才引进培育及服务保障方面的特点与优势,全力推进各类人才引进培育、技术支持、产学研对接,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广大人才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高校科研亦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引擎。翔安区在这样的基础下,如何能在“产学研人才大战”中脱颖而出?现邀请到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张金龙总经理、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张典慧主任、嘉庚创新实验室陈伟平主任助理、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肖传兴 、厦大毕业留翔学生代表、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厦门柏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耀极就当下高校、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实践展开探讨。

 


01.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张金龙总经理


Q
“大学科技园”在创新转化生态体系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A: 在创新转化生态体系中,大学科技园作为连接高校的技术、人才资源与社会资本、市场资源的平台,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要表现形式,汇聚融合各类创新资源,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区域经济融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Q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翔安区政府在在人才引进、培育及交流合作上有什么具体措施或案例? 

A: 一是坚持打造“厦门大学科创梦工场”品牌项目,以“创新转化经理人”“技术经纪人”培训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以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技术转移系列人才培养活动。

二是融合学校师资队伍力量,共同聘请校外知名科学家、企业家、资深园区管理专家、创业投资经理人,共同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

三是联合翔安区有关企业,共建本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02.

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张典慧主任


Q
中技所海丝中心作为政校企共同创建的创新转化服务联合体,在与翔安区的合作过程中,是如何推动政校企间的产学研联动及科技创新的?

A: 海丝中心作为学校参与共建的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切实落实厦门大学与翔安区人民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精神,通过深入走访企业、及时组织技术需求对接活动、面向企业发布科技成果信息,协助老师解决处理创新创业过程技术交易环节的难点等工作形式,推动了产学院的深度融合。


Q
下一步,中技所海丝中心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

A: 围绕厦门科学城(翔安)启动建设,海丝中心拟协助导入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助力虚拟大学园项目,以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起步区,补全创新链条,健全政产学研用金服科技创新生态。


 

03.

嘉庚创新实验室陈伟平主任助理


Q
简单介绍一下实验室与校企双方之间的合作模式及人才队伍组成情况。

A: 庚创新实验室作为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三方签约共建的科技创新平台,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顶天立地”的目标,那就是攻克“卡脖子”技术和推动产业化成果。围绕服务国家和省市经济发展的目标,实验室建成运营以来,与宁德时代、中芯国际、厦门金龙、联芯等行业龙头在内的70余家单位广泛开展合作,支撑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平台、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攻克了锂离子电池软包用高端铝塑膜等10项关键技术,为省市新能源产业快速做强做大提供技术支撑。

嘉庚创新实验室采用创新灵活的用人机制汇聚了科研、产业、工程师以及行政管理等各类人才,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人才队伍,采用双聘双跨、合同聘用、项目合作、讲座顾问等多元机制,吸引聚集人才队伍600余人,其中院士、杰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0余人。


Q
嘉庚创新实验室如何与翔安区形成互动? 

A: 翔安区作为厦门最年轻的一个区,也是厦门城市的副中心,同时也在谋划打造“厦门科学城”,可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新资源,实验室作为在翔安区生根落地的科研创新平台,下一步将加大汇聚科技人才,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内涵,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主攻方向不断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促进产城、人才深度融合,推动翔安区高质量发展。

未来,一方面,希望翔安区政府继续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同时协助解决实验室人才的子女教育、住房等服务配套问题,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另一方面,实验室瞄准新能源产业领域急需的科研骨干人才和行业领域高端人才,精准发力,开展全球招聘,双方共同携手,把翔安区建设成为新能源领域科技产业人才聚集的新高地。

  

 

04.

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肖传兴


Q
请简要谈谈,作为翔安在地企业,请问公司在人才引进、培育及高层次人才服务方面是否需要政府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

A: 着力打造厦门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人才是关键的。对于企业来说,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都非常重要。希望政府能够在人才保障方面提供大力支持,比如产业人才的认定方面能够放的更宽一些,先让人才进来。

另外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经济条件有限,企业也需要政府在安家,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力度。


 

05.

厦大毕业留翔学生代表、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厦门柏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耀极


Q
请简要谈谈,毕业后留在翔安工作的感受?

A: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翔安人,希望为家乡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毕业后选择留在了翔安发展;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创立了“柏慈生物”——一家研发型生物技术创新企业。

在翔安工作的这几年,深切感受到了翔安的变化。首先是对生物大健康产业链的重点布局,在区委的倾心打造下,翔安数字经济产业园近2年发展迅猛,快速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已初具产业规模;柏慈生物从创立开始就得到翔安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关注,于2020年初成功落户数字经济产业园,为翔安生物医药数字健康产业添砖加瓦。

其次是对人才的安居政策,从高层次人才到应届毕业生,都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在好政策的指引下,不仅能引进更多的人才,也会留住更多的骨干,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最后是作为岛外大发展的主阵地,翔安的变化日新月异,学校、翔安大桥、地铁等配套设施日渐完善,搭建出更多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大环境,为人才安心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交流,我们充分意识到高校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不再是单纯的人才供给关系,而是互相滋养互相成就。高校为当地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带动产业蓬勃发展,也让一座城市的底蕴更加深厚。


“一个城市长久持续的发展,取决于这个城市对人才和企业的强烈吸引力,而这个吸引力的集中体现就是城市品牌形象。”人才被视为区域竞争中最宝贵的财富。可以说,翔安区正举全区之力为人才献上最高“礼遇”。


人才强链 群英领翔”是2021年度翔安区人才发展品牌定位,为打造翔安区人才品牌魅力,文末留言区我们将开辟产学研人才线上讨论互动,欢迎广大市民建言献策,从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保障、发展环境等方面共话翔安人才蓝图。


欢迎读者们为翔安人才发展建言献策,后台留言点赞最高的前10位,我们将送出精美礼品~

 

观 澜 财 经

GRAND  FINANCE

资本市场观察家
价值投资推动者








推 荐 阅 读







❂ 走进美亚柏科:Wu~根本拦不住,这家网络安全企业的发展速度

❂ 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助力实体经济,寻找进击的“小巨人”

❂ 建发国际入主一A股上市公司,携手合诚股份开启多元协同增长

❂ 德屹资本朱德贞:连纵翘楚,帮助创业者和投资人实现价值最大化

❂ 走进软三·数智企业—厦门工业软件、智慧养猪、人工智能的头雁企业








同步入驻各大媒体内容号 ●





---内容覆盖百余万读者---










































































喜欢本文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文章评论(0)

请先登录后再参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