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张春“互联网时代的写作者”
完整视频放送
建议在有WIFI环境下观看
我有故事
你有五香牛肉么
关于张春:也许有些人对张春这个名字很陌生,那么提到沙坡尾小资又任性的冰淇淋店“晴天见”,很多人就会说,“哦,我知道那家店,下雨天不开门。”而张春就是这家店的创始人。
晴天见团队肖像作者@李春银桑
这位女文青阿春,著有《一生里的某一刻》,在《我爱摇滚乐》《南方都市报》《青年文摘》等杂志报纸发表随笔、特稿,专栏,连载文章,活跃于SNS社区豆瓣网,合著有《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等,被誉为知乎说书人。
在互联网江湖上一直以来都不乏“文青公司”在闯荡。它们或是拥有一位文艺青年的创始人,或是瞄准了文艺的小众群体,传播领域也限于特定的用户范围内。而我们的阿春,做了一款充满着文艺气息的分享故事的APP,叫犀牛故事,它让每个有趣的人,都能在故事里相遇。
每个有趣的人
都能在故事里相遇
犀牛故事,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写作互相支持的一种变通的写作平台。犀牛故事或许不是一个实力雄厚和耀眼的公司,但是相同的价值观让这群人聚集在了一起,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犀牛故事想要做最好的写作者服务平台。他们相信,只要最基础的价值观是确定的,技术、产品、运营都可以逐渐完善。
犀牛故事看重人内心的独特性,用创作者服务这样一种形式去表达这种价值观。犀牛故事基于对写作者的了解和理解,又通过互联网远程实现的三类服务是:
第一类服务是分享展示平台。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比如说对于手机阅读中要不要采用标准格式——段首空两格的问题上,用户之间也产生了很多争议。所以犀牛故事设计了一键段首空两格的小工具,在手机编辑文字时,用户就可以方便地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
第二类是让用户的内容产生效益。犀牛故事设计了催更长篇小说的激励机制,用社群运营来分发约稿和出道的机会,同时开始签约全版权作者,每个月向各出版机构发出犀牛故事作者的版权目录。版权运营他们刚刚做了10个月,已经签出去印量为35万本的图书。
第三类服务是版权维护。犀牛故事正在做一款普惠的产品,人们把故事发上来就获得一个免费的已经经过公证取证后的链接,发到任何平台都可以形成交易,自己定价,自助售卖。通过技术手段达到维护权益并推广作品的目标。
9月20日下午,在2016中国福建互联网大会分论坛之一的“智慧城市与创意生活主题论坛”上,阿春给大家讲了她和她朋友的写作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也许你也能成为一个写作者。
“写作者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呢?”
阿春有个朋友叫阿紫,阿紫是个没有出道的作家,没有出道的意思就是,她一直在写,偶尔也会发表在杂志上,但是她没有出过自己的书。有一天她突然觉得应该有一本自己的书,于是整理了一些她写的故事,去打印店打印装订成了一本书,名字叫《一本三十》,顾名思义,就是一本三十,她印了一百本,然后在微博上和朋友圈里把这些书卖出去了。
有一个编辑看到了这本书,就来找她,说对她的故事很有兴趣,能不能去掉写家乡的那些篇目,留下写情感的部分,再补上一些内容,最后变成一本都市爱情小说。如果她写出了这样一本书,这位编辑说:“那我就帮你出一本书。”
“都市爱情小说。”阿紫念了几遍,然后拒绝了这个编辑。
阿紫的故事让阿春开始思考:写作者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呢?
写作者最看重的价值,
是得到他人共鸣,
这比出书,成名更重要
阿春还有一位写作的朋友叫做老陈,他写了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有20万字。故事里的男女主角在丛林生活11年的故事占去了10万字,离开丛林后在城市继续生活,是另外10万字。
阿春读完了这本小说,老陈问她有什么看法。阿春说,她特别喜欢这部作品里关于丛林的部分。老陈哈哈大笑,非常开心。他告诉阿春,有一位想要出版这本小说的编辑找到他,希望他修改这部作品时,把丛林的部分删去。他说自己最喜欢丛林,他绝对不会因为出书,就放弃自己心爱的故事。
阿春想,写作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虽然想出书,想成名,但是如果别人并没有看到自己最看重的价值,他们并不会感到满意。
“有足够的支持,每个人都会动手写作,
动手写作的人,总会收获一些东西。”
阿春是一名出版过个人文集的写作者,她的书在2015年1月上市,卖得不算差,但是也不是很好。2015年底她的书得了几个大奖,她想:我可能已经红了。有一天阿春要坐飞机出差,在机场的书店闲逛时,阿春想:我已经成名了,书店机场应该已经开始卖我的书了。——结果大家大概已经想到了,阿春转了一圈儿,并没有发现她的书。她有些不服气,于是她就装作很急切的样子问收银员:“请问,有没有张春的《一生里的某一刻》?”
收银员说:“谁?”
阿春说:“张春。弓长张,春天的春。这个人写得很好的。”
收银员说:“没听过,我们这里没有。”
阿春就接着说:“可以进一些,听说非常好卖。”
“安利员”阿春猜想自己已经在她心中播下了畅销的种子,下次进货的时候,相信这个人看到“张春”这个名字会想起有顾客热情的推荐过。
这么想着阿春就很高兴地转了转,拿了几本别的书,去结账,刷的信用卡,她潇洒的签下了自己的大名,然后直到现在她都忘不了收银员拿着签字的票看她的眼神。
所以,就算已经出了书,机场书店也不一定会卖你的书,收银员十有八九也根本不认识你这号人。如果有朋友想学阿春这样自我营销,一定要记得买东西的时候要现金结账,因为刷卡是要签名的,不然收银员可能会跟同事八卦:今天来了一个叫张春的人,那个人脑子可能有点问题……
尽管如此,当阿春身边的朋友们想要尝试写作时,她还是会非常热情地鼓励他们。因为写作的确给了阿春很多乐趣,陪伴和帮助,是她的良师益友。这种帮助不是表面上的名利的效应可以概括的,它更细致,更丰富,更有力量。
在阿春工作的犀牛故事App这个团队中,她的同事里本来就有4位是有出版过作品的作家,其他的同事也许是注意到了他们谈论写作时的快乐,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写作。阿春的同事阿绿每天记录自己吃的东西,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今天吃什么》,有468位读者在犀牛故事里订阅了它,用来给自己的晚饭寻找灵感。
阿春还有一位市场部的同事叫东东,她写自己在北京工作时的经历,她和她的读者们组成了一个北漂群,在里面交流北京的生活和日常的感想。有一位朋友跟阿春聊和她的男朋友相识恋爱的经过,阿春提醒她说,记下来会是一个很棒的故事。这位朋友说,她没有耐心写作,阿春就告诉她,你只要在上厕所的时候,用手机写一会儿就可以了。就用这个方法,这位朋友已经写完了前5000字。现在,这个故事已经被我们签给了出版公司。
很多人从没有想过自己是可以写作的人,也没有想到写作会反过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要有足够的支持,每个人都会动手写作,动手写作的人,总会收获一些东西。
“写作的力量透出来的价值观,
把一个手机应用和它的用户捏在了一起。”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联络变得便利,支持和互助的途径也变通得更加丰富。曾经有个叫中国三明治的写作组织找到阿春,和她合作一个线上写作课。这个写作课除了在网上语音授课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推荐阅读,作业,评论,交流都在网络上进行。他们有60位学员,同学之间也形成了一种兴趣交流的气氛,彼此鼓励和批评。
比如在第四次课时,有位叫雅堃的学员交上来的作业,写的是她的爷爷。这篇作业把每一个看过的人都看哭了。雅堃说,这篇文章她一边写一边哭,是很奇妙的经历,她觉得自己从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勇气。而阅读了这篇文章的读者们,也因为看到了一个人深藏的感情,而使彼此更加亲近。
阿春的团队在做犀牛故事之前,还做过一款手机社交应用,名字叫做“花开”,这是一个尝试做“慢社交”的应用,两个人培育一颗种子,要等到种子开出了花,两个人才能说上话。一年之后,这个应用宣告失败,他们只获得了1500多个用户。
重新开始做犀牛故事以后,一上架就获得了App Store的推荐,他们为了防止用户去查看公司的其他产品,就把花开下架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花开”的服务器被催交费用,他们才又想起它。这时候他们发现,已经被下架了的“花开”,团队所有人都已经卸载了的“花开”,核心数据已经遗失了一部分的这个应用,竟然还有6个用户在线。
阿春的团队把“花开”的服务器续了费,继续做犀牛故事,并且决心如果有朝一日发了财,要找到这六个用户,买下他们的手机然后给他们磕头,感谢他们,让阿春的团队感到,那种探索人们内心世界的愿望没有完全落空,从而更有信心地把犀牛故事做下去。
阿春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发到网上,已经被超过五千万人次的人读到了。读到这个故事的人都为之感动,其中有许多找到了犀牛故事,并且成为犀牛故事的用户。每当犀牛故事出了严重bug,当他们的工作日记没有更新时,贴心的粉丝们总会通过种种途径发来消息:你们慢慢来不要着急,我不会卸载的。或者问他们:你们还能撑下去吗?要不要给你们捐钱?阿春还长期收到用户寄来的零食和特产,甚至有些犀牛故事的粉丝到厦门旅行时,把参观犀牛故事排进了他们的旅游行程里。阿春想,是写作的力量,是这种力量透出来的价值观,把一个手机应用和它的用户捏在了一起。
写作这种表达方式,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也不例外。只要有人,就会有表达,和人类同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写作者存在于所有时代,并没有互联网时代的写作者这一种特别的工作。
当写作者抵达互联网时代时,新的空间意味着新的机会,也意味着新的麻烦。当我们作为个人时,就在个人之间互助,并解决个人的麻烦;到达互联网时代之后,就使用互联网工具,实现新的互助方式,并解决互联网时代的麻烦,这就是犀牛故事在做的事。
精选推荐>>>
评论
文章评论(0)